歐洲通脹失控,重溫歷史上最著名的惡性通脹失控: 德國1923年惡性通貨膨脹

 | 2022年9月5日 13:11

花旗銀行更新英國通脹預測,估計在天然氣價格飆升之下,1月份的通脹將達到18.6%,為近半世紀以來最高水平。對上一次英國通脹逼近20%,要上溯至戴卓爾夫人年代,最終以經濟衰退及失業率飆升的代價,換取成功遏止通脹惡化。但是問題來了,如果通脹最終失控,將會如何? 今天我們重溫一下歷史最著名的一次通脹失控,德國1923年威瑪共和國惡性通貨膨脹。
20世紀初德國威瑪共和惡性通膨時期,大量馬克紙幣被堆在德意志帝國銀行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之後在1918年至1933年成立威瑪共和國。但在1923年開始德國通貨膨脹及物價飛漲,威瑪共和國惡性通貨膨脹我們今日再來借古鑑今。我們由威瑪共和國惡性通貨膨脹去看量化寬鬆後果及無限QE影響。

在一次大戰戰爭期間,由於戰爭的需求,所以在1914年-1918年流通貨幣總量增加了5 倍,而且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脫離了金本位(gold standard),且為籌集軍資累積了大量債務,馬克匯率就已開始貶值。但由於當時戰爭經濟的情況下,物價由官方控制並實行食品和生活日用品配給制。所以問題並不明顯。

1921年因賠款支出和資本外逃,馬克貶值了75%,通膨加速上升,民眾擔心通膨侵蝕貨幣購買力而到商店瘋狂搶購,貨架上商品被一掃而空。1922年6月,賠款和解的希望破滅,馬克開始崩盤,加上外資亟欲撤出德國,銀行發生劇烈的流動性危機,並引爆擠兌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