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美元匯率正呈現下行趨勢。
市場參與者慣於為價格波動尋求事後解釋,此次將原因歸結於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預測性、美國資產吸引力減弱,以及所謂的「中國」因素。其中確有兩個因素具有合理性。
然而美元拋壓背後存在一個更為關鍵的驅動因素:源自「巨鯨」機構的外匯對沖資金流動。
這些機構投資者持有規模達30萬億美元(!)的美元計價資產,包括13萬億美元權益類資產及17萬億美元固定收益工具。
典型代表包括:日本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GPIF)、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CPPIB)、荷蘭APG資產管理公司及澳洲SuperAnnuation基金等。
事實上,跨國養老基金、保險機構及資產管理公司才是可能引發美元持續拋售的核心力量,其目的在於修正長期存在的美元風險「對沖缺口」。
美國負債調查
本文旨在闡明:
- 觸發外匯對沖資金流(美元拋售)的機制
- 潛在資金流動規模測算
- 主要受影響國家及貨幣分析
研究框架需重點考察:
- 美元資產持倉規模(佔GDP比重)
- 現行對沖缺口程度
核心問題在於:為何國際機構普遍存在美元風險「對沖不足」?
貨幣對沖的影響
以管理規模逾5,000億加元的加拿大最大養老基金CPPIB為例:
為實現6-7%的年度回報目標(用於履行養老金支付義務),其資產組合需涵蓋股票、債券、房地產及其他另類投資。
雖然負債端以加元計價(因需向加拿大退休人員支付福利),但資產端必須配置美股、美元計價的對沖基金及美國國債等美元資產以達成收益目標,由此產生美元/加元匯率風險暴露。
關鍵決策在於:
- 美元風險對沖比例
- 美元/加元遠期合約規模
Schroeders研究揭示行業慣例:通過分析美元匯率(如USD/CAD)與各類資產(如股票)的相關性確立對沖策略。
近年來呈現的「美元微笑」效應(即股市下跌時美元因資金避險需求走強),使得維持較低對沖比例反而能增強組合收益。特別是對於加元這類商品貨幣(詳見附表),在風險規避時期保持美元/加元淨多頭敞口能產生額外收益,故60/40股債組合的推薦對沖比例僅為40%。
但當前市場出現反常現象:在風險資產拋售期間美元未能如期走強。
這種情境下,對沖不足(實質是美元多頭)將加劇投資損失,因其與股票(及債券)價格形成同步下跌。這正是迫使國際機構啟動大規模美元對沖操作,繼而引發持續性美元拋售的關鍵時點。
聲明:原文發表在The Macro Compass。
Q1財報季請留意!提前佈局重磅財報預測資料,一站式查看,助你未雨綢繆:
就在InvestingPro,按此了解InvestingPro更多資訊,領取超值優惠。
下次應該買入邊只股票?
2024年股市估值飆升,造成許多投資者對於加碼股市感到不安。對下一步的投資感到不確定?查看我們過往戰績優良的投資組合,探索高潛力機會。
單在2024年,ProPicks AI就識別了2檔漲幅超過150%的標的,另外還有4檔升幅超過30%及3檔升幅超過25%的股票。這樣的成績令人矚目。
投資組合適用於道瓊、標普及科技乃至中小型指數的成分股,讓你能充分探索各種財富積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