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美股走勢和美國經濟基本面出現了脫鉤?

 | 2020年5月29日 16:28

Investing.com - 美聯儲周四淩晨公布的經濟褐皮書沒有太多的懸念——美國經濟仍然堪憂,病毒危機帶來的“社交疏離”讓美國經濟在3-5月期間遭遇了嚴重的下滑,報告受訪者對於2020年剩余時間的經濟增長都感到悲觀。

報告指出,所有地區的就業都在持續下降;消費支出仍處於歷史低點;大多數地區報告制造業活動急劇下降;非金融服務行業的活動繼續惡化;銀行貸款的違約率上升。

有趣的是,作為“經濟晴雨表”的美股三大股指周三卻持續上漲,道指收盤上漲2.21%,納指漲0.77%,標普500指數漲1.48%。雖然經歷了年初的暴跌行情,道指已經將跌幅收窄至10.48%,標普跌6.02%,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則已經累計上漲了4.90%。

這對於廣大美股投資者來說大概已經壹點都不新鮮了。今年以來,雖然美國和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壹樣,深受疫情危機的威脅,美股三大股指也在2月下旬遭遇暴跌,從歷史高位暴跌近30%,然而,在3月23日觸底以後,大盤就調轉方向開始“大踏步”上攻,截至目前已經累計回漲逾20%。

獲取APP
加入百萬使用者的行列,時刻緊貼全球金融市場動向!
立即下載

那麽,如何理解美國經濟現狀以及後市預期當前和美股走勢的巨大“脫鉤”?事實上,背後邏輯並不難理解。

“美聯儲看跌期權”及時介入,兜底市場風險溢價

要解釋美股和美國經濟的“脫鉤”,可以從美聯儲的行動說起,這也是美股當前持續上漲的最重要動力之壹。

眾所周知,疫情爆發以來,為了扶持“奄奄壹息”的實體經濟狀況,美聯儲在第壹時間將利率降至零,並且在隨後承諾將會壹直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直致幫助美國經濟度過此輪危機。這還不夠,美國的“央行媽媽”打開流動性的“水龍頭”,購買美國國債、MBS、商業票據,甚至公司債和公司債券ETF等。而這壹切,只有壹個目的——保持市場流動性。

不僅如此,堅決果敢的美聯儲以“救世主”的姿態出現,扮演“最後貸款人和買家”的姿態,為市場“兜底”金融資產風險溢價,也給了市場足夠的信心,形成了“美聯儲看跌期權(Fed Puts)”。所謂的“美聯儲看跌期權(Fed Puts)”就是指,市場相信,壹旦股市劇烈下跌,美聯儲會介入,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

不過美銀美林的策略師們提出了壹個有趣的問題,如果是美聯儲的行動支撐了美股當前的上漲,那麽在沒有美聯儲支持的情況下,美股的交易水平應該是比現在低得多的。進壹步來說,如果當封鎖解除、經濟重啟,美國經濟真正意義上好起來的時候,美股還會上漲多少?

壹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當美國經濟好起來,美股內在的潛在公允價格相應提升,但是“美聯儲看跌期權”的市場價值就會相應下跌。

華服之下的“跳蚤”,美股此輪上漲並不平衡

除了“美聯儲看跌期權”以外,另壹方面需要關註的是,就像上文提到的,在本輪美股的反彈中,美股三大股指都出現了20%左右的反彈,指數從2020年以來的累計跌幅已經大幅收窄。然而,根據Investing.com的行情數據顯示,代表更小規模公司的羅素2000小盤股指數今年以來仍然累計下跌16.12%。為什麽會這樣?

首先,投資者需要註意的是,以標普為代表的大盤,指數構成權重偏向科技企業,而諸如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在此次疫情期間不但沒有受到負面影響,反而受益於人們宅在家等行為習慣的改變。

如果將標普各大行業的表現情況分解來看,就會看到,此輪上漲主要仍然是由此輪危機中,獲得利好的科技和醫療板塊支撐。與此同時,包括醫療、科技、公共事業和日常消費品等行業,都屬於是防禦性行業,這些行業的反彈也要強於大盤。而傳統的周期性行業如工業、能源、非必需品和金融等行業額反彈有限,平均漲勢都弱於大盤。這也從另壹個側面反映了投資者當前對於美國經濟的前景信心不足,傾向於防守型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