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低需求雙重擠壓 全球車廠電氣化轉型依舊“長路漫漫”

智通財經

發布 2024年5月8日 19:27

更新 2024年5月8日 19:46

高成本、低需求雙重擠壓 全球車廠電氣化轉型依舊“長路漫漫”

智通財經APP獲悉,最近,歐洲和亞洲汽車製造商都警告稱,由於成本上升和電動汽車需求下降,今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週三表示,由於電動汽車銷量令人失望,該公司將延長內燃機汽車的銷售時間。豐田汽車(TM.US)預計本財年營業收入將下降五分之一,該公司正依靠混合動力汽車來應對產量下降。寶馬汽車(BMWYY.US)儘管在電動汽車方面做得更好,但也指出了一些問題,包括製造成本上升。

持續的通脹、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增長乏力等問題加劇了該行業的壓力。

豐田首席財務官Yoichi Miyazaki表示:“中國市場的價格戰日益激烈。我們必須持續幾年,直到我們有更多的電池電動汽車可供選擇。”

梅賽德斯-奔馳在4月份報告稱,由於車型更換和電動汽車需求疲軟,盈利出現下降,並且,大衆汽車(VWAGY.US)和Stellantis(STLA.US)也表示今年開局緩慢。

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主要汽車行業公司都確認了全年業績預期,德國零部件製造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週三表示,由於價格上漲和成本削減,預計下半年盈利將有所改善。寶馬推出了一系列電動汽車車型,並且該公司的電動汽車銷量躍升28%。

但是,在政府結束了對電動汽車技術的豐厚補貼後,大多數汽車製造商都感受到了電動汽車發展放緩的痛苦,這使得本已更昂貴的電動汽車吸引力更小。此外,充電基礎設施的缺少也繼續使潛在買家望而卻步。

大陸集團首席財務官Katja Garcia Vila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我們的一些客戶普遍推遲了產品發佈,在新的電動汽車領域也是如此。這導致我們的產量提升出現延誤。”

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Ola Källenius週三告訴股東,如果有需求,該製造商將繼續生產內燃機和混合動力汽車,“直到2030年代”。

就目前而言,大型內燃機汽車利潤依然最高,其中法拉利(RACE.US)和保時捷(POAHY.US)的收益最高。由於中國到2060年纔會逐步淘汰新型內燃機汽車的銷售,豪華汽車製造商仍然認爲,他們的傳統產品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有潛力。

未放棄電氣化計劃

儘管由於需求問題,向電動汽車的轉變有所放緩,但汽車製造商並沒有因此放棄。

豐田表示,它將長期致力於電動汽車的開發,並將額外投資5000億日元(32億美元)用於脫碳和開發下一代軟件的計劃。

週二,法拉利公佈了令人失望的財報,並且沒有上調其業績指引,不過,該公司正在意大利建造一家生產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工廠,該工廠將於下個月投產。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都計劃在本十年中期左右推出新一代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