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40%折扣優惠
🔥 本站AI選股策略科技巨擘, 至5月已上漲 +7.1%。把握股市正熱,加入行動。領取40%折扣優惠

AI大時代,最怕中國大廠又點錯科技樹

發布 2023-5-1 下午12:53
MSFT
-
GOOGL
-
NVDA
-
META
-
GOOG
-

多搞搞核心零部件吧

內卷這個事情,中美兩國都是半斤八兩。

美國用space X去卷那兩個愛躺平的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用特斯拉去卷底特律那三家已經和時代脫節的舊車廠,大獲成功;而中國則用特斯拉去卷那一堆不思進取的合資廠,同樣激起了一灘鷗鷺,目前看,依然是成功。

在AI這個新的內卷賽道裏,中美一樣很卷,就拿最熱門的AI大模型為例,哪個大廠不推出自己的AI大模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科技公司。不同的是,中國廠商的數量明顯遠遠大於美國,截止目前,已經發佈和即將發佈AI大模型的廠商,十個手指明顯數不完,而美國,5只手指就數完。

用中國人傳統的話術來說,美國真的是人丁單薄,而我們則是人多勢眾,趕英超美的夢想怕是很快達到了。

不過,最近美國卷的方向和中國卷的方向開始分化。美國大廠開始陸續宣佈自研AI晶片,Google(NASDAQ:GOOG)說了,微軟(NASDAQ:MSFT)說了,現在連Meta(NASDAQ:META)也過來湊熱鬧。

而中國廠商,還在大模型裏卷得無法自拔。

1 模型不重要,算力才是核心

在ChatGPT爆火之後,最聚焦市場的目光,其實並不是open AI,也不是微軟、google這些大廠,反而是在GPU佔據絕對領先地位的英偉達(NASDAQ:NVDA)

算力這個詞被提及的次數,相信不弱于chatGPT,英偉達也受到資本市場的瘋狂追捧,短短一個多月,就差不多張了50%,雖然和小票相比算不上什麼,但要知道,英偉達可以6000億美元的巨無霸,能有這樣的漲幅,相當難得。

算力作為AI最繼續要補充的基礎設施,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多年在AI領域的積累,英偉達也確實值得收穫巨大的商業利益。但很多大廠也開始隱隱覺得不對勁,AI演算法、訓練、資料處理都高度依賴GPU晶片,如果都採購英偉達的,不就等於全被它「卡脖子」了嗎?

這個邏輯,對於中國人來說太能理解了,很多現在覺得很理所當然的東西,有朝一日可能會給你致命一擊。

從技術的角度上看,AI產業和PC、智慧手機真的不一樣,後者完全可以以來供應商的晶片,自己沒必要去做,何況晶片確實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出來的,再說了,這些晶片也沒有多麼的智慧,實際上還是人腦在做控制的工作。

AI時代,晶片就不是簡單的資料處理,而是真正擁有了像人一樣的學習和思考能力,如果AI晶片足夠智慧,那它完全可以等同於人的大腦。

這就要命了,且不說引發什麼法律、道德和倫理問題,就是單單說AI價值鏈上,那晶片就完全是絕對的「大哥」,演算法能力也好,資料資源也罷,統統都得靠邊站。

21世紀什麼最貴?

人才啊!

人才為什麼貴?

不就是腦子貴嗎?

這個邏輯應該不難理解,這恐怕才是大廠們紛紛宣佈自己要做AI晶片的根本原因。很明顯,如果沒有晶片話語權,那基本就都得臣服在英偉達之下。

有人說演算法其實也是核心,但問題在於,演算法其實也是高度依賴於算力的,這就好比一個生產方法再先進,也是要取決於生產線的能力,取決於機器設備的效率,沒有這些,你的所謂生產方法不就成為一堆廢紙?

這個事情,馬斯克早早就想明白了。

2 AI,得晶片者得天下

2013年5月,馬斯克在一個公開場合討論自動駕駛時指出:「自動駕駛系統用在飛機上是好事,我們應該也把它放到車裏。」

這是鋼鐵俠第一次明確表態特斯拉要做自動駕駛,實際上,那個時候AI剛剛取得了不少突破,特別是卷積神經網路、電腦視覺、深度學習等等。

晶片無疑是自動駕駛的核心硬體,此時特斯拉還很小,根本無法自己做晶片,於是馬斯克先求助於mobileye,然後是求助了英偉達。2016年4月5日,英偉達推出Tesla P100 GPU晶片,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是專為Tesla自動駕駛而推出的晶片。

在和英偉達合作的時候,特斯拉實際上也在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FSD。2018 年 12 月,特斯拉開始使用新的硬體和軟體堆疊對員工汽車進行改造。2019年3月,特斯拉開始在Model S和X汽車中批量安裝自家的FSD晶片,直到現在。

作為比較早的一批涉獵AI應用領域的公司,馬斯克很明顯知道在核心零部件實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也意識到AI晶片的特殊性,從公佈出來的算力來看,二代FSD才216 TOPS,落後于英偉達orin 256 TOPS,但依然無法阻擋特斯拉自研步伐。

按照特斯拉的實力,即使算力上略有差異,要追上也並非不可能,更重要的是,這個晶片是完全為自家的自動駕駛服務的,計算、資料、存儲等等環節,全部在自己的閉環範圍內,完全不需要依賴供應商,更不用擔心資料安全問題。這些,都不是簡單地比拼誰的算力高能夠獲得的。

這才是戰略思維,早早地把一些最重要最核心的東西掌握在自己手裏,而不是做個組裝廠還那麼high。

我絲毫不懷疑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先進性,也很認同馬斯克所說的,在自動駕駛這條賽道上,特斯拉用顯微鏡都看不到對手的影子。除非能夠證明自動駕駛是假的,否則最先最有實力、最大限度收穫商業利益的公司,只有特斯拉一家,至於當初有位被特斯拉告剽竊自動駕駛技術後,氣急敗壞說要把人家打得找不著東的新勢力掌門人,不說也罷,因為他已經徘徊在倒閉邊緣。

3 AI盈利迷思

眼下,AI熱潮依舊。

但凡和AI沾上邊的股票,都雞犬升天,一個月漲一倍、二倍、三倍的,俯拾皆是。但是說到未來的業績兌現,那真的是一言難盡,很多股票你即使想破腦袋,也不知道它到底怎樣能從AI裏賺錢。

不過,這就是資本市場自己的思維方式,誰跟你說一定要有業績兌現才能炒?

好吧。

實際上,如果只是從單純炒股獲利的角度來看,真的不需要過多地糾結未來有沒有業績兌現,在一個超級概念剛起來的時候,梭哈猛幹就是了,等到韭菜都進場了,轎子抬高後,走人。

但我相信,有這麼清醒意識的股民朋友,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只是韭菜,所以有必要講講盈利預期的事。

如前文所述,最能夠吞噬整條AI產業鏈利潤的,很可能是AI晶片廠,而非軟體廠。

AI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降本增效的作用,還沒有催生出一個全新的業態,最熱門的微軟,把chatGPT融入它自家的產品之後,達到的效果,也就是大家不想給WPS充錢了,重新用回office。而chatGPT融入bing搜索後,用戶登陸bing多一點,google少一點,廣告商把訂單從google調給bing,罷了。

換句話說,AI所帶來的商業增量,其實是從原有量池裏搶過來的。當然,AI未來可是星辰大海般的征程,具體能夠催生出什麼的業態,還不清楚,但肯定會產生新業態,比如自動駕駛。

但不管新業態還是舊業態,旱澇保收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充當「賣鏟人」角色的晶片廠。更絕的是,全世界的「鏟子」,基本都得向英偉達買,因為只有它家有,這也是為什麼英偉達的邏輯是最硬的。Open AI雖然是全球最強,但它已經面臨著google、特斯拉,以及中國廠商的追趕,但英偉達還完全看不到追趕者的身影。

在2022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董事長說自己是給寧德時代打工的,但和AI時代相比,他的所謂打工要「幸福」得多,因為真正沒有選擇而只能打工的,是要做AI業務的軟體大廠們。

這對於習慣了高高在上的軟體大廠們,不知道會意味著什麼,又或者他們會不會瑟瑟發抖?

4 結語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對於中國科技界,其實只有一個命題,那就是核心技術是不是在自己手裏。

在PC時代,智慧手機時代,甚至移動互聯網時代,核心技術從來都沒有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外表的光鮮,都無法遮擋利潤大把大把地外流,也沒有辦法改變人家可以一言不合就卡你脖子的命運。

在AI時代,這個問題能夠解決?

其實就在於AI晶片能夠自己做出來,在大家熱熱鬧鬧的比拼大模型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效仿一下美國的大廠,做一下真正影響核心競爭力的東西。否則,只是又一次簡單的輪回,還是逃不開原來的命運。

雖然很多大廠也說自己做晶片,但究竟是真的做還是做樣子,就不得而知了。或許在它們心中,依然很懷念過去那個別人搭好台,自己在上面飄飄起舞,而且能夠賺到大錢的日子,相比之下,晶片明顯是苦活累活。

在中美在高科技領域摩擦不斷加大的當下,美國人還會不會像以前那樣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很多人現在都在為AI鼓掌叫好,並認為這是接下來一個比移動互聯網還是巨大的產業機會,而中國的大廠們,已經和歐美站在同一起跑線。

但我想,這個想法未免太樂觀,晶片問題自不必說,更大的問題在於思維。

很多人都喜歡將特斯拉和迪王相比,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其實就在兩者之間展開,而且相比于迪王,特斯拉主攻的自動駕駛可能有點虛裏八腦,不切實際,故事性遠多過實踐。王總就公開懟過自行駕駛技術是「虛裏八腦」、「皇帝新裝」。

很明顯,迪王的精力都放在機械裏,看不到在軟體上有什麼作為,它酷炫的黑科技,都集中在三個輪子開車、原地掉頭、原地蹦迪,但特斯拉則更強調自己的軟體能力,比如超級電腦Dojo、經常會更新FSD走到哪一步、強調自己的FSD晶片升級到第幾代,等等。

其實,王總傳福有他的道理,因為這幾年很多江湖郎中靠自動駕駛去忽悠資本方,忽悠投資者,最後錢燒了,東西又做不出來,活脫脫地割韭菜。但是,如果王總真的從心底不認同自動駕駛,那就不好了。

事實上,自動駕駛代表的正是AI在汽車上的應用。退一萬步講,即使自動駕駛做得還很low,離理想中的狀態相去甚遠,真正的商業化落地遙遙無期,但當中積累的資料、技術和經驗,其實就是在積累AI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能力並不只用於汽車,完全可以應用在其他方面,比如機器人,雖然還很遲鈍,但不斷進化之下,你敢否認有朝一日它真的可以站在流水線上?

硬體和軟體,本沒有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之分,但兩個所對應的未來,顯然是不同的,如果思維上分不清,那就不用指望能做出什麼來。

真心地希望大廠們,在AI大時代來臨的時候,別再點錯科技樹了。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