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現在,抄醫藥歷史大底?

發布 2023-8-10 上午08:35

醫藥反腐風暴越刮越大。

資本市場是最敏感的地方。7月底以來,醫藥賽道幾乎集體撲街。最具代表的是創新藥標杆藥企——恒瑞醫藥,在短短的6個交易日之內股價重挫20%,市值蒸發600億元。

有人說,醫藥反腐力度很大,在微觀上導致一些地域設備採購收縮很快,但還是要回歸到設備本身是否是剛需。反腐是個短期變數,機會多多。

有人說,任何對不規範行為、違法行為的整頓,無疑會利好行業規範前行,讓商業模式、產品力等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走出來,而不是被帶金銷售商業賄賂所懵逼。醫藥反腐並不是新鮮事,過往持續的規範升級,其實都促進了龍頭企業的升級抬升,從小散亂向龍頭集中發展。

到底如何深刻看待醫藥反腐?

在我看來,要深刻理解其帶來的深遠影響,不能將其看待為單獨事件,而是應該放大到更宏大的政策視角來進行審視。

01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石破天驚的一次戰略轉向。未來,中國經濟會更多要寄託在“內迴圈”上,其重中之重無疑是消費。但殘酷的是,被給予厚望的消費被“三座大山”——房地產、醫療、教育,死死給壓著,一直得不到徹底地釋放與解決。

好了,大戰略轉向後,執行層面開始大力推進“三座大山”的深入改革。

2020年8月,房地產“三道紅線”政策橫空出世,再次深刻改寫了行業規則與運行邏輯,其影響並不亞於2002年的土地招拍掛制度。過去20年,依靠高杠杆、高負債、高周轉的商業模式不靈了。

至此,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幾乎被徹底打掉,回歸居住屬性。

2021年7月,中辦、國辦官宣《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這裏面最有衝擊力的有兩點:第一,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組織學科類培訓;第二,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

該政策同樣徹底改變了教育行業原有的運行邏輯。因為它會遏制教育產業化、資本化,使其回歸公益屬性。這不僅能夠降低家庭教育支出,也順應了人們對於教育公平的呼籲。

醫療關乎每個人的利益,改革難度最為艱巨。

2021年3月,最高層在三明市考察三明沙縣總醫院時,強調“三明醫改體現了人民至上、敢為人先,其經驗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鑒”。

緊接著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進一步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加快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10月15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正式印發《關於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這份醫改意見一錘定音,或將深刻改變整個醫藥行業的運行邏輯,如同地產的“三道紅線”以及教育行業的“雙減”。

02

福建三明市,人口只有245萬。

“未富先老”早已出現,醫療費用井噴,年年雙位數增長。本土醫保基金不堪重負,在2012年就面臨耗盡的風險。在此背景下,三明醫改正式起航。

改革第一板斧,打擊虛高藥價和耗材。據三明市醫保局局長徐志鑾透露,對於某款藥,改革之前,一些地方最高買到400元,三明把價格談到256元。後來,國家第一次集采,把價格降低到了17.36元。第二次集采,價格進一步降低至3.83元。

2012-2020年,三明市醫療總費用相對節約110.68億元,藥品耗材費用相對節約124.03億元。這麼一個小城,9年時間裏,能夠節約如此之多的醫療費用,可見之前的藥價有多麼虛高,生意有多麼暴利。

第二板斧是組建縣域醫療共同體,醫保基金對其實施“總額包乾、超支自付、結餘留用”。

2017年,三明沙縣總醫院共同體組建——2家縣級醫院、12個鄉鎮分院和128個公辦村衛生所。該共同體利益共用,責任共擔,人財物統一管理,縣、鄉、村機構上下聯動。

醫保基金把錢給到共同體,如果市民身體更健康了,看病的人少了,醫保支付就少了,結餘自然就多了,醫院收入也就多了。

第三板斧是薪酬制度改革。取消醫生工資與醫院(科室)收入直接掛鉤的傳統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全員目標年薪制、年薪計算工分制”,通過精准考核促進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過去,醫院收入來源於多看病多治病。在此背景下,醫生會挖空心思搞創收——多開藥、多檢查、多用耗材、多做化驗。改革之後,醫生角色回歸治病救人本職上來,想方設法用最少的錢治好病人,讓病人少生病,少跑醫院。

如此一來,實現多方共贏。市民看病少花錢了,醫保基金支付少了,醫院收入提高了,醫生工資也上去了。

據數據顯示,醫師2019年平均年薪為16.5萬元,較2011年翻了2倍左右。其中,12家總醫院主任醫師年薪最高近60萬元,最低15萬元,平均30萬元;副主任醫師最高年薪55萬元,最低10萬元,平均年薪21萬元。

三明醫改實現了兩個根本性的轉變。第一,實現了醫院從逐利性到公益性的根本性轉變;第二,醫院體系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根本性轉變。

三明模式在2021年拉開了全國推廣的大幕。這一定會動搖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會遭遇諸多困難和挑戰。

但不要低估監管層改革的決心和毅力。在“內迴圈”大戰略下,要釋放老百姓的消費潛能拉動經濟增長,減少醫療支出大項是必然要大力推進的。就像資本市場改革一樣,雖然難,但迂回很多年,終究還是實現了對於審核制的替代。

為什麼要醫療反腐?

我想,或許是三明醫改推不動吧。

03

不管是醫藥反腐,還是集采常態化,都給資本市場傳導了一個很清晰的信號:醫療改革公益化屬性愈發清晰。這將深刻改變藥械企業的底層增長邏輯。這也是為何中證醫療暴跌近60%的最核心邏輯。

不過,醫藥行業如此之大,仍然會有一些細分賽道和龍頭具備良好成長性。比如,出海競爭力很強(占比較大)的創新藥企、原料藥、耗材企業會有不小機會。此外,一些能審時度勢,抓住機會實現戰略轉型的藥企依然有看頭,比如華東醫藥從仿製藥龍頭成功轉型醫美巨頭。

中藥可能會是醫藥中少有具備系統性機會的細分賽道了。2021年以來,中證中藥指數大漲24.6%,相對全指醫藥、港股恒生醫療保健指數的超額收益為59%、79.3%。今年,該指數還一度創下2015年新高。最近幾個交易日,不少中藥龍頭強勢大漲。

從最終的結果看,資本市場已經用腳投票。

中藥ETF(159647)密切追蹤中證中藥指數,前十大重倉股包括片仔癀、雲南白藥、同仁堂等為老字型大小中藥企業。如果看好,不妨多關注。

為何中藥VS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會有天壤之別的市場表現?

這依舊源於政策。2022年10月,20大報告明確提及“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而19大報告的用詞是“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很明顯,中醫藥的政策能級又上了一個臺階。

什麼叫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促進二字,簡明扼要的意思就是,未來政策要支持,要傾斜,從各個維度(含頂層設計、框架制度、人才培養、醫保支持等)激發行業的發展。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很多時候,我們做投資不僅要考慮個股基本面的邏輯,還需要放大到更加宏觀的時代背景去看,以便做出更加正確的選擇。(全文完)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