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渣男”板塊:明明週期向上,但就是起不來

發布 2024-5-13 上午08:46
TSM
-
002371
-

一向以來,半導體由於週期性的存在,以及股價波動較大的問題被稱為“渣男”,好的時候特別好,一旦掉頭,就是六親不認,把投資者坑慘的案例很多。

然而,如果看國外的半導體公司,又總給人高高在上、熱得不行的感覺,特別像英偉達這種公司,市值曾經一度逼近蘋果,即使回檔了一段時間,依然是2萬億美元的級別,完全掉不下來的感覺。

內外的溫度,明顯不一樣。

站在現在A股市場逐漸走牛趨勢的時點,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半導體?現在又到底是機會還是陷阱?



01

一切皆週期



按照傳統說的說法,3-4年是半導體的常規週期,從2022年進入週期下行以來,整個半導體已經走過2年,現在到底處於什麼階段?

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的最新資料,2024年3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長15.7%,連續三個月持續保持雙位數的增長率。與此同時,雖然3月份半導體銷售3個月滾動平均值下降0.6%,但相比今年1-2月的的3.1%和2.1%,跌幅正大幅收窄。

投行野村證券的分析師David Wong在最新報告中寫到,3月份將是3個月滾動平均值的季節性底部,預計未來幾個月全球晶片銷售額將強勁增長。

從時間上看,現在似乎真的到了半導體掉頭向上的階段,從產業鏈調研的結果看,經過將近2年的去庫存,目前各大晶片場的庫存水準都已經在正常水準範圍,底部特徵明顯,後期就等待需求拉動了。

問題是,需求驅動力在哪裡呢?

大家可以馬上想到的,是AI需求,特別是過去一年多,因為chatGPT的出現,所有人都見證了大型科技公司對英偉達GPU的瘋搶。

這點毋庸置疑,否則英偉達也不會沖上那麼高的市值,AMD和英特爾更不會著急地推出GPU產品。

但AI需求始終是整個半導體行業的一個細分而已,實際上C端的需求同樣很龐大,比如消費電子、汽車、家電等等。

遺憾的是,在AI需求火熱的同時,這些C端領域表現很一般,甚至有倒退的情況。一方面,全球經濟並沒有全面走向復蘇,所以消費不振;另一方面,C端消費品並沒有什麼新的爆款出現,這就是為什麼整個半導體行業在過去一年還說不上復蘇的重要原因。

資料似乎也有驗證,比如今年1-3月,類比晶片的銷售額繼續同比下降,1月份下降1.5%,2月份下降10.8%,3月份下降3.0%。因為汽車和工業晶片市場的近期疲軟,阻礙了復蘇步伐。與類比晶片類似,分立器件以及光電子和感測器的銷售額仍處於負增長狀態。

不過,現在的情況正在變化。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經濟,在美國經濟持續火熱的情況下,全球經濟也開始步入復蘇,雖然不同地區步伐不同,但基本看不到繼續惡化的情況,底部基本確認,接下來如果沒有什麼么蛾子黑天鵝,大概率將步入向上階段,只是速度還未可知。

第二,隨著AI技術的發展,應用端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比如從去年年底開始說的AI PC,以及今年年初消費電子展會上出現的各種AI硬體,雖然這些設備並沒有特別炸裂,也看不到有那個可以完全達到像PC、智慧手機這樣的全民必需品,但趨勢是值得肯定的。畢竟AI技術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的應用上,這種應用除了軟體,就是硬體。

傳統的PC、智慧手機雖然也可以應用雲端的AI應用,但不足以支援邊緣側的AI應用,必須加入諸如NPU、AI加速器、大記憶體晶片等的配件,中間出現的換機潮以及新的配件應用,以及可能出現的新的AI硬體設備,這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機會。

今年,眾多的PC廠家都做出預計,新的換機主週期將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今年的AI PC銷售滲透率大約7%,預計到2025AI筆記型電腦的滲透率達到50%還有蘋果、安卓手機陣營摩拳擦掌要推的AI手機。

所以,諸如存儲晶片、邏輯晶片、處理器晶片等數位IC產品線,未來會出現強勁的增長,為半導體週期向上貢獻重要力量。

特別要提的是存儲,從存儲大廠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財報電話會來看,預計二季度DRAMNAND產品的價格可能會出現兩位數環比增長,這一市場正進入“超級週期”。

加上現在依然火熱的AI基礎算力需求,半導體步入週期向上,是確定性非常高的事件。



02

哪些最有可能搶跑?



從產業鏈角度看,既然晶片已經週期向上,理論上各個細分都會受益,不過步伐可能會有一些不同。

比如已經搶跑一年有餘的AI伺服器晶片,像英偉達,你可以說它確實很優質,但目前的股價比較已經反應了明年的情況,甚至有部分已經計價了2026年的業績預期。

但是維持高位,或者再往上沖一波,問題也不會大,只不過寄望於它再翻一倍,概率不太高了,畢竟已經是2萬多億美元。而且過去一年多,積累了很多獲利盤,再往上沖,反而會觸發獲利盤的出逃。

在晶片設計方面,PC和智慧手機有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因為有AI+換機潮的刺激,但這個還得具體看需求進度。如果拉貨情況增長比較理想,那這些領域將率先受益。

在製造方面,台積電 (NYSE:TSM)這類依然看漲,因為它是全球唯一擁有最完善制程的公司,屬於通吃型的公司。昨天出的4月份銷售資料也驗證了這一點,銷售額為2360億元新臺幣(合73億美元),環比增長20.9%,同比大幅增長了59.6%。究其原因,一方面是AI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消費電子開始復蘇,這對於很多晶片設計公司,都是好消息。

其他的製造公司,能不能有刺激,還是得看下游需求,比如一些成熟制程的公司,包括聯電、格羅方德,還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還得各自所在的細分領域的下游需求。

總體上是向好,但節奏依然有先後。

對於設備廠商,北方華創 (SZ:002371)因為對於後期的展望不是特別好,股價出現大跌,算是給稍有起色的半導體潑了一盤冷水。不過,也不用過度解讀,因為半導體行業本身就存在分化,各個細分還是得看各自的需求。

除晶片設計和晶圓代工企業外,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供應商均有望受益于高景氣週期拐點。

需要強調的是,一旦行業復蘇浪潮向汽車電子、工業晶片等傳統市場擴散,將為全球晶片銷售注入新的增長動力。對於包括聯發科、英特爾等企業而言,這種多領域的全面週期回暖或將帶來重要的業績修復契機。

週期性技術復蘇擴大到其他電子終端市場,將支援半導體進入下一輪上升週期,從今年下半年持續到2025年。

03

為什麼國內行情總是起不來?



這其實就是國內外最本質的區別。

如果單看海外,半導體公司基本都漲了,除了個別像英特爾這種,因為有大量資本開支,吞噬了公司的利潤和現金流的。

原因何在呢?

因為他們那邊跟AI貼得很近,換句話說,人家那邊才是真正的AI,所以能夠乘著AI的東風,一躍而起。咱們這邊跟AI貼得有點遠,所以沒有辦法,只能眼看別人起高樓。

從半導體底層邏輯出發,任何週期上升,都是需求和庫存的共振。有新的需求,而且量很大,庫存又在低位元,是最好的狀態。即使需求正常,庫存已經出清完成,也可以。

現在最新最大的需求,無疑是AI,而且基本集中在B端,也就是資料中心層面,所以英偉達、AMD、美光、SK海力士、三星等大廠上去了,處在同一產業鏈的台積電也上去了,甚至賣設備的ASML,賣IP的ARM,也有很不錯的表現。

而咱們這邊的,大多數的下游客戶還是傳統的消費電子、汽車、工業等領域,這些領域既沒有新增需求,甚至原來的需求也沒真正恢復,所以才會出現一直低迷的情況。

而這些領域又跟宏觀經濟緊密相關,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經濟的全面復蘇,即使確認現在處在週期底部,國內的半導體大概率起來的速度會很慢,也會明顯落後於海外。

所以,押注國內半導體的週期,節奏很重要,太早太晚都容易出事。

庫存資料當然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決定因素,還是下游的需求。

最後,說到半導體的投資策略,最好當然是和AI沾邊的,如果估值沒有炒得很高,都有佈局價值,當然也可以等待回檔後低吸。

至於傳統的細分領域,保守起見,就只有做低吸了。(全文完)

***

害怕股票買高了?每天不到3港元,掌握美股多種估值,避免高買低賣。

以蘋果公司為例,瞭解詳情:https://hk.investing.com/pro/NASDAQGS:AAPL

用優惠碼HKNEWS1,價格再減10%。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