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七月大市回顧+八月展望

發布 2018-8-1 下午12:47

踏入七月,正當香港外部天氣處於風雨交加時節,金融市場也呈現令人憂心的局面,兩價(油價金價)三市(股市債市匯市)都面臨環球結構性調整,管理經濟下行的風險已成為地區間高度重視的話題。資本市場正在經歷一個嚴峻的時期,為整個經濟系統構成壓力。令本月恆生指數波幅超過1338點,最終以28583點畫上月度句號。

月初,港股呈向上的拋物線狀,先跌後升。伴隨去槓桿進程令大量不良信貸浮出水面,P2P網貸平台也連番“雷暴”,資金鏈進一步緊張,同向作用力之下拖累A股接連一禮拜向下。

在市場利好企業因素方面,本港兩間電力公司月頭宣佈加電費,內地定向降準也於5日塵埃落定,期望向資本市場釋放更多流動性,其後又宣佈展開MLF,出台資管新規執行指引,內地貨幣政策偏寬鬆,預計措施可減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基建及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壓力,消息曾一路帶領股市向上,滬深兩大指數當日均升逾2%,黯淡市況開始現光,本港拆息經過連日上調后也全線回落,資金需求稍有回順。

貿易戰的陰霾持續籠罩環球市場。中美針對雙方500億美元的商品開征關稅,現已實行340億,隨後美方又分別公佈2000億及5000億加徵關稅貨品,美方同意對歐洲暫緩汽車及零部件新關稅,美歐貿易關係緩和,美股造好,美債回升。IMF總裁拉加德、多間大行及各國發言人均預測貿易關稅中長期對經濟面的不利影響,市場月初對消息較為敏感,隨後的影響力逐漸減淡。

科網企業方面備受考驗。小米09日正式上市,次日獲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其後又加入富時中國50指數,令小米雖然上市當日股價造低,但隨後幾日快速回升,股價曾創(22.2)港元新高,惜好景不長,如Facebook業績未如理想,加上月前負面消息,令股價急挫逾兩成。


股王騰訊也遇上冷鋒,預計第二季遊戲業務收入下跌9%,市場對中期業績的期望消極,令股價曾跟隨恆指共浮沉,尾日更以356元見底,同類型科網股同步受到打擊。“中興風波”逐漸平復,中興於4日獲解除部分出口限令,隨後12日企業獲美全面解除禁令,消息帶領科網股齊升,得到中移動支持大訂單,但始終元氣大傷,中期反彈力度有限。

月中,貿易戰的負面影響經過一輪消化,市場觀望情緒明顯,令港股缺乏方向,恆指創27745點新低,從十日前的月內高位,走出新一輪波浪線。

“同股不同權”機制再生異議。繼小米上市后,雙重股權制度企業是否納入港股通產生波折,其後經過商討引入“互聯互通”機制小組作緩兵之計,其後24日又就“企業版”同股不同權咨詢暫緩,交易所貫徹謹慎穩健的監管態度。

環球市場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月中英鎊兌美元持續走弱,至20日已跌穿1.3美元,市場預計英倫銀行8月開會加息可能性微,令英國在面臨脫歐困惱之餘,政局進一步雪上加霜,歐洲服務業PMI及綜合PMI的增幅持續放緩,所幸26日,與美方就貿易條件談判有積極進展,歐洲經濟信心暫穩。

樓市方面,內地二三線城市房價繼續上行,預計調控措施有機會升級,眼見內房將持續一段壓力時期。回顧上個月經濟數據,六月份CPI按年升1.9%,新增人民幣貸款1.84億元,而第二季GDP增長放緩至6.7%,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5%。社會“去槓桿”的大背景之下,首當其衝的交易性槓桿業務萎縮,令經濟增長放緩。

匯市方面,七月中上旬人民幣元美兌繼續貶值,在岸最低見6.83元,環球投資氣氛趨淡,不禁讓人開始擔憂經濟收緊的風險,人民幣貶值可能性加大,外管局多間大行下調內地未來兩年的經濟預期及企業盈利前景,內地投資市場持續低迷。工業生產指數6.0%遜預期,M2按年增長也較預期低1.1%,計8%的歷史新低,新增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一度下降。

兩地經濟開始步入一個新的微調週期。當金融資產規模、債務數量與實體經濟的增長不同步,容易產生資產價格資產萎縮或泡沫,形成系統性風險,也令宏觀性調控政策失效,因此金融週期性的調控至關重要,有鑒於此,來到月尾,維持數月的內地去槓桿終於見到放鬆跡象。

七月下旬,港股由20日開始連升四日,以29083見本月頂,但隨即受壓回落,仍然未能走出兩萬八九區間。美國公佈新一季GDP按年升4.1%,失業率連續低企,美國經濟基本面表現有力,美元美債幾度上升,吸引國際資金回流,美方又與歐洲初步就暫停關稅措施達成共識,歐洲央行決定維持息率,歐羅區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負0.6,符合預期。而中國7月份三大PMI指數遜預期,經濟有放緩跡象。

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進一步帶出放水減槓桿信號的憧憬,可預見社企融資規模在今年下半年呈穩定或反彈趨勢,消息下半年利好中資金融、銀行、基建板塊,但月尾碧桂園再爆安全事故,Facebook與騰訊亦雙雙受業績創傷,連累相關內房及科技板塊。22日及25日分別舉行G20財長會議及金磚國家峰會,各成員國呼籲加強對話防止貿易及地緣政治糾紛,盡量避免經濟損失。

最後引用劉鶴在《21世紀金融監管》的序言中的話為戒:“歷次金融危機產生的共同標誌性特征有:資產價格上升、債務負擔加劇、經濟增長率波動、經常賬戶赤字等。”內地進一步改善產能及供給側結構,在擠出水分和泡沫過程中,伴隨了必要的經濟震蕩,面對錯綜複雜的內外形勢,本港整體經濟依然穩定。從本港七月份公佈的主要指標來看,今期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升2.1%,失業率維持連續三個月來2.8%的低水平,銀行體系資金充沛而暫未加息。香港在過往的經驗中累積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但本身的產業結構不足以自強,更依託在大圍經濟表現上,因此在面對震蕩之際,可參見如下八月展望:



股市展望 八月份將迎來多間重磅股公佈業績期,同時外圍不確定因素頗多,預計港股反覆上落的格局恐將持續,若貿易戰如期推進,港股恐將進一步轉淡。內地經濟政策與環球市場步伐不一致,中央徐歩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可期待內資及內需股的表現,但中央釋放的流動性能否形成正面反饋,即流向驅動產能增長,還是泡沫累積,宜留意內需的配合力度。人民幣在中美貿易戰持續下可繼續走軟,預計震蕩未完,建議謹慎部署,以增長性傳統板塊為主。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