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倒計時!中國恆大「重組、清算」最後期限逼近 英國《金融時報》:清算人需要考慮零回收

發布 2023-12-1 下午04:32
© Reuters.  倒計時!中國恆大「重組、清算」最後期限逼近 英國《金融時報》:清算人需要考慮零回收
USD/CNY
-
3333
-
USD/CNH
-
6666
-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恆大集團下週一(12月4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舉行的聽證會,可能是決定恆大債券可以挽救多少價值的關鍵時刻。該集團必須提出重組或清算的最後計劃,隨着倒計時啓動,律師稱清算人需要做好完全「零回收」的準備。

今年4月份,一羣持有數十億美元恆大債券的國際投資者支持恆大集團重組。現在,他們正準備參加週一的法庭聽證會,這可能會導致公司清算。對於恆大的海外債權人而言,這是一條曲折的道路,恆大在2021年的違約引發了一場席捲中國的房地產危機,這場危機繼續困擾着中國市場。

(來源:Financial Times)

離岸投資者Top Shine Global在2022年通過香港提起清盤訴訟,稱恆大未能履行8.63億港元,約合1.1億美元的索賠。在10月份的聽證會上,法官Linda Chan給了恆大制定新的重組方案的「最後一次機會」,並警告說若不採取行動,「很可能會受到清盤令的約束」。 #中國房地產危機#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道稱,債券持有人顧問表示,這一命令可能會導致該集團「失控崩潰」,對中國其他開發商以及中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能力產生「災難性影響」。

香港私募股權公司開元資本首席投資官布羅克·西爾弗斯(Brock Silvers)表示:「如果進入清算,剩下的選擇可能對海外投資者來說不太容易接受。」

(來源:Financial Times)

國際債權人在4月份支持恆大的重組計劃時,曾寄希望於更好的結果。該交易根據其持股情況向他們提供了各種工具,包括該公司發行的期限爲10至12年的新票據,以及可兌換其香港上市子公司股票的債券。

但9月份,恆大集團對該計劃表示懷疑,稱其無法發行新票據,因爲其內地業務恆大地產正在「接受調查」。幾天後,該集團表示,其主席許家印因涉嫌參與未具體說明的「犯罪」而被置於「強制措施」之下。

在10月份的法庭聽證會上,恆大律師表示,將考慮將其2家香港上市子公司,即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和恆大物業服務集團的股份「貨幣化」。

一位直接瞭解情況的人士表示,該公司此後向債權人提供了這兩個單位各30%的股份,以及恆大本身近18%的股份。但他們補充說,目前尚不清楚債權人是否會接受這樣的交易。

根據彭博社的估計,這兩個單位的總市值約爲10億美元,而國際債券持有人的債權總額爲300億美元。

總部位於迪拜的科技公司NWTN在10月份聽證會之前表示,將暫停一項向電動汽車部門投資5億美元的交易,這對債權人來說是一個打擊。該公司是恆大在違約前向房地產行業擴張的一部分。

2021年4月,這家電動汽車公司的市值接近870億美元,超過了福特等汽車行業巨頭,儘管從未生產過任何一輛汽車。它最初是一家醫療保健公司,於2019年更名,從其母公司和投資者那裏籌集了資金,包括紅杉中國(現稱爲紅杉)、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馬雲支持的私募股權公司雲峯資本和叫車集團滴滴。

近三年後,它的價值剛剛超過4億美元。截至2023年5月,該電動汽車部門表示,自2022年推出以來,其旗艦車型已交付超過1000輛。

恆大物業服務集團本週表示,正在起訴其母公司,要求追回近20億元人民幣,約合2.8億美元的存款單質押擔保。一位瞭解該訴訟的人士表示,這表明該部門的高管預計母公司將被清算,並試圖保護自己的利益。

恆大的美元債券目前交易價格非常低迷,恆大集團已違約的一款將於2025年到期的債券,其價格已跌至不到2美分。

(來源:Financial Times)

如果香港法院下令對恆大進行清盤,債券持有人挽救部分回報的努力將進入一個新的、甚至更難以預測的階段。一位未參與此案的香港重組律師表示,清算人可能會試圖控制恆大集團的開曼羣島控股公司及其複雜的子公司網絡,包括物業服務和電動汽車部門。

理論上,根據北京與香港之間2021年的互認協議,清算人可能會試圖奪取恆大在中國部分資產的控制權。在實踐中,一些律師懷疑這是否會成功。他們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內地法院是否會接受香港法官的清盤令,而且境內單位可能必須首先償還境內債權人。

另一位專門從事重組業務的香港律師表示:「即使你很幸運,找到了一位深圳法官,承認你對廣東某地的某些資產擁有權力,但在執行方面,這並不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我認爲,作爲恆大清算人的任何人都不會對中國的復甦抱有太大希望。」

多年來,離岸債券持有人從恆大集團的投資中獲得了高額回報。11月早些時候,一些債券持有人的律師在法庭上表示,如果進行清算,他們可能期望獲得不到3美分的收益。

前景可能會更糟,第二位香港律師表示,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並補充道:「他們可能正在考慮零回收。」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