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40%折扣優惠
最新!💥 獲取ProPicks查看哪些策略擊敗標普500指數1,183% 領取40%折扣優惠

一文縱覽全球各大交易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可撼動!

發布 2023-12-12 上午09:54
一文縱覽全球各大交易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可撼動!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

近期,恒生指數持續尋底,引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調侃言論。事實上,香港曾經歷過多次市場動蕩起伏,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香港金融市場都能安然度過,屢次在危機中找尋到新的機遇

數據顯示,港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從1997年的3萬億港元不斷擴容至2020年底的接近50萬億港元,市值增長超過10倍。近幾年港股表現不佳,市值有所下滑,但拉長時間看港股市值總體呈現波動向上態勢,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歷久彌堅

一、全球各大交易所概況

1、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最早起源於1891年的「香港會」,其是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此後又與其他交易所合並形成了今日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集團之一,2000年6月港交所合並期交所、中央結算等並在港股主板上市,股票代碼為00388.HK。

目前港交所旗下包括香港兩大交易所和四大結算所,形成交易清算一體化;此外,還通過並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及LME Clear、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運營海外及内地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香港聯合交易所是香港交易所旗下的兩大交易所之一,主要於主板及創業板提供證券買賣。截至2023年11月,港股市場共有超過2600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市值超過31萬億港元(2022年10月底總市值約26.4萬億港元)。金融股和地產股在港股市場佔據領導地位,但近年來科技股、消費股逐漸成為港股市場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活躍交易的聚集地。

港股市場是全球最活躍的新股集資市場之一,IPO募資額長期佔據全球前列。2018及2019年,港股市場斬獲全球IPO募資王,2020年位居全球第二,2021及2022年則位列全球第四。2023年至今,港股IPO募資額降至全球第六。

2、上交所&深交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均成立於1990年,目前分别為全球第三大及第六大證券交易所,也是全球最活躍的證券交易所之一。2023年上交所及深交所是全球IPO募資最高的兩個市場。

目前A股上交所、深交所兩大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合計超過5000家,合計市值規模超過11萬億美元,是除了美國證券市場之外的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若加上港股市場,則中國股市的總規模已超過15萬億美元,約為美國市場的1/3。

2023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注冊制改革元年。自8月份政策性收緊IPO節奏之後,滬深兩地的IPO發行放緩,多政策支持資本市場長期發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與防範風險下,減量提質或將持續一段時間。

3、紐約證券交易所

作為目前全球市值規模最大的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也是成立時間最早的證券交易所之一,於1792年5月17日建立。2006年6月,紐交所與泛歐所合並組成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公司(NYSE Euronext),但隨後其被洲際交易所收購,紐交所又從泛歐交易所中分拆了出來。

來源:ICE

紐交所共有三個板塊:NYSE(主板市場,服務大中型企業)、NYSE MKT(又稱NYSE American,前身是美國證券交易所,類似A股中小板)和NYSE Arca(高增長板,前身是群島交易所)。

作為美國金融市場權威和穩定性的代表,紐交所主要吸引較為傳統和大型的公司,尤其是具有長久歷史的大型企業。目前紐交所的上市企業數量超過2300家,禮來、聯合健康、Visa、摩根大通、沃爾瑪等都是紐交所的上市公司。

4、納斯達克證券市場

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創立並負責管理,其是1971年建立的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股票市場,也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擁有超過500家做市商,採用公開競爭的方式提供最優買賣價格。

來源:Forbes

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運營著三個層次的市場:全球精選市場(NASDAQ Global Selected Market,主要面向大盤股)、全球市場(NASDAQ Global Market,主要面向中盤股)和資本市場(NASDAQ Capital Market,適合中小盤股)。

相較於紐交所對較為嚴格的財務要求和上市標準,納斯達克對初次上市的公司要求相對較寬松,因此吸引了全球眾多成長型高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包括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英偉達等科技巨頭,納斯達克也是美股交易最為活躍的市場。

除美國本土以外,納斯達克體系在歐洲、亞洲也有分佈,例如納斯達克北歐交易所(Nasdaq OMX Nordic)包括北歐主板市場(Nasdaq Nordic)、波羅的海主板市場(Nasdaq Baltic)、第一北市成長市場(Nasdaq First North Premier Growth);以及位於中東的納斯達克迪拜成長型市場(Nasdaq Dubai)等。

5、倫敦證券交易所

倫敦證券交易所(LSE)最早可追溯至1698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其旗下還有多倫多所(TSX)、蒙特利爾交易所、蒙特利爾氣候交易所、Shorcan經紀有限公司、富時羅素指數公司和路孚特數據公司等。

來源:LSEG

2007年,倫交所與意大利證券交易所合並成立倫交所集團。此後集團便開啓了多元化並購之路,先後收購了金融數據、清算、交易科技等領域的一眾公司,徹底革新了商業模式,從傳統證券交易所轉變為了多元化的大型金融服務集團。

2021年將意大利證券交易所出售給泛歐證券交易所後,倫交所集團旗下的傳統證券交易所僅剩倫敦證券交易所一家。倫交所集團的主板市場(倫敦證券交易所)進一步分為高級、標準和增長三個板塊,同時還提供了標準更為寬松的二板市場。

6、泛歐證券交易所

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是由荷蘭阿姆斯特丹、法國巴黎、比利時佈魯塞爾3家證交所於2000年9月合並而成,後來又收購了葡萄牙證交所和倫敦國際金融期交所(LIFFE),目前歐洲形成了泛歐所、倫交所、德交所三足鼎立之勢。

2006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與泛歐證交所合並為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晉升首個全球性的證券交易所。泛歐所集合了荷蘭、法國、比利時、葡萄牙四國的證交所以及四國和英國的衍生產品市場,交易量在歐洲各大證券市場中居領先地位。

來源:Euronext

7、日本交易所

日本交易所集團於2013年1月由東京證券交易所和大阪證券交易所合並而成,其中東京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878年。東京證券交易所與大阪證券交易所、名古屋證券交易所並列為日本三大證券交易所,其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五。

2022年4月4日起,東京證券交易所將從四個市場板塊改組為主要市場、標準市場和增長市場三大板塊,主要市場主要由此前在東證一部上市的企業構成,標準市場主要由在東證二部和賈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構成,增長市場主要由在高增長和新興股票市場板塊上市的企業構成。

來源:JPX

東京證券交易所於1999年後全面實行了電子交易,目前日本股市的上市公司數量超過3900家,市值規模僅次於紐交所、納斯達克、上交所及泛歐所,不過其上市企業仍以日本本土企業為主,海外的上市企業較少。

8、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

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NSE)是亞洲資格最老的證券交易所之一,成立之初直接參考了英國股票市場的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起步相對成熟。除了NSE,印度還有另一個主要證券交易所,即孟買證券交易所(BSE)。

來源:NSE

與其他市場不同,在印度,同一家公司可以同時在多個交易所上市交易,不同交易所是彼此競爭的關系。此外,印度股市十分重視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機構投資者為T+3交易,而散戶則是T+0。

經過100多年發展,印度股市的法律和監管制度較為完善,但其換手率卻不如A股市場,散戶參與比例較低,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為主。印度的低儲蓄率和高消費需求下,消費行業公司是活躍交易的聚集地。作為一個新興國家的股票市場,印度股市也如伴隨著印度的經濟發展,是全球活力和成長潛力的股市之一。

二、全球各大交易所市值及表現

據香港證監會(SFC)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香港市場的市值規模4.10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大證券交易所中排名第7,亞洲排名第4。

美國紐交所及納斯達克分别以25.24萬億美元及20.58萬億美元的市值高居前兩位,上交所、泛歐交易所、日本交易所及深交所分列第3至6位,市值規模分别達6.60萬億美元、6.26萬億美元、5.75萬億美元及4.38萬億美元。

最近印度股市迎來高光時刻,2023年12月5日,印度股市的總市值首度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的全球第四大市場。

來源:SFC,為避免重復計算剔除了孟買證券交易所情況

而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的數據,全球各大證券交易所中,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國内市值同比增長兩位數的交易所包括:美國納斯達克(24%)、日本交易所集團(20.9%)、德意志交易所(28.7%)、瑞士六所交易所(12%)、北歐納斯達克波羅的海國家交易所 (18.7%)、韓國交易所 (25.5%) 等。

來源:WFE、LiveReport大數據,市值截至2023/9/25,指數漲幅截至2023/12/8

據LiveReport大數據,今年以來全球各大股市中,除了美股納斯達克表現最為突出之外,歐洲、印度、日韓等市場亦表現突出,比如日經225在今年11月份突破歷史新高,印度Nifty50更是連漲八年並在12月6日創下歷史新紀錄。

來源:TradingView

紐交所及納斯達克的市值規模「遙遙領先」,今年以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強勢上漲37%,在全球各大市場中獨領風騷。納斯達克市場今年以來的上漲大多由大型科技股的強勁表現所推動,「科技七姐妹」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無一只低於50%。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香港今年以來表現在全球重要市場中墊底,累計下跌了17.37%,導致市值被連續上漲八年的印度股市追上。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A股創業板的弱勢表現也使得深交所市值縮水至4.4萬億美元,落後於今年以來強勢上漲的泛歐和日本股市,規模位居全球第6;上交所市值規模則仍穩居全球第3,今年以來上證指數小幅下跌了約4%。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日本、台灣股市表現突出,今年漲幅超過20%;除此之外,歐洲、印度、韓國等市場今年累計上漲也超過了10%。日本市場在宏觀經濟和日元持續走低的支撐下,多領域個股漲幅喜人,巴菲特鍾愛的高股息標的表現也十分靠前。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三、港交所積極求變,改革政策密集出台

1997年至今,港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由3萬億不斷擴容,增長超過10倍,於2020年底已接近50萬億港元。2017年以來港交所曾多次斬獲「全球IPO募資王」的地位,2022年港股IPO市場低迷,募資規模仍然位居全球第四。

近兩年在相對疲軟的股市表現下,港股市場的總市值和IPO募資規模有所回落,利率高企的情況下,港股市場的流動性也受到一些限制,但將其他區域的高光時刻簡單與港股的低谷相比較並不合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仍不可撼動。

在嚴峻的形勢倒逼之下,港交所、香港政府、證監會、金管局等都開始積極求變,探索更多創新發展方式,密集出台改革政策:

第三方廣告。非Investing.com產品或者推薦。點擊此處查看聲明或者 移除廣告

● 自2018年以來,港交所推出了第8A章同股不同權、第18A章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制度,第18B章引入SPAC發行方式。2023年3月,港交所又推出了第18C章吸引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不斷提升港股市場競爭力;

● 2023年5月,推進有關創業板(亦稱「GEM」)上市制度的檢討,重設簡化轉板機制以優化創業板市場;

● 2023年6月,港交所宣佈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及雙櫃台莊家機制,拓寬港股市場的融資渠道;

● 2023年10月,港交所就建議修訂《上市規則》以推出庫存股份機制徵詢市場意見,有意引入庫存股份機制並優化股份回購的規定;

● 2023年11月,港交所啓用了全新的首次公開招股結算平台FINI,力求縮短新股招股周期並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 2023年11月,香港政府下調了印花稅至0.1%,香港交易所降低了市場資訊費用,減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提升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力。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公開表示,香港金融市場根基穩固,韌性十足,面對環球風高浪急,不少業務仍繼續錄得增長。過去歷經不同經濟周期如是,現在也如是。

我們同樣相信,香港金融市場具備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眼下的困境只是一時,風雨過後總會見彩虹~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