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小牛電動踏上“熊途”:增長乏力 股價告急

發布 2023-12-15 下午05:33
小牛電動(NIU.US)踏上“熊途”:增長乏力 股價告急
NIU
-

2023年行至尾聲,這一年對於我國的電動兩輪車行業而言,“分化”可算是一大主旋律。

選取重點公司作爲觀察對象,其間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一方面,頭部公司整體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資本市場上也迎來了電動兩輪車企業新面孔;另一方面,受制於行業產能快速擴張而需求逐步進入穩態,疊加消費者的選擇更趨於保守,不少電動兩輪車企業的業績正面臨着較大的下行壓力。

就以小牛電動(NIU.US)爲例,根據公司此前披露的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23Q3期間公司的收入縮水19.6%至9.27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淨利潤爲-7940萬元,而去年同期爲290萬元。拉長時間來看,今年前三季小牛公司累計虧損已經達到了1.42億元。

業績疲態盡顯,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似乎也正在逐漸失去了耐心。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本週二小牛電動股價盤中一度觸及1.94美元,距離歷史新低僅剩下一步之遙。

業績下行壓力驟升

小牛電動增長陷入停滯,背後的行業背景是國內電動兩輪車市場逐步進入新的動態平衡期,現階段存量企業間的競爭烈度重新開始上升。

回溯歷史,實際上我國的電動兩輪車行業在2013開始便逐步進入發展穩定的成熟期,2013-2019年期間的年產銷量維持在3500萬輛上下。而轉折點正在於新國標的出臺,2019年新國標正式實施後,電動兩輪車行業加速整合出清:一方面,加速了超標車的更換,拉動了市場銷售;另一方面,也規範了電動兩輪車的生產、銷售,爲行業整合創造了重要條件。

根據艾瑞諮詢《2023年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數據,2022年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約5010萬輛,同比口徑下增長了15%,2019-2022年銷量CAGR達到11%。

但需要指出的是,近幾年來電動兩輪車行業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得益於新國標的實施。而2023年以來隨着各地過渡期先後結束,替換需求已接近釋放完畢。

視線轉回到小牛電動,覆盤公司近年來表現,小牛電動的業績變動曲線也體現出了較大的波動性。2020-2022年,小牛電動的收入分別爲24.44億元、37.05億元、31.69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69億元、2.26億元、-4946.29萬元。在2022年,公司的核心財務數據遭遇了斷崖式的下降。

小牛電動業績“過山車”,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莫過於公司電動踏板車銷量的波動。2020-2022年,小牛電動產品的總銷量分別爲60.17萬輛、103.79萬輛、83.16萬輛,其中2022年銷量滑坡的趨勢十分明顯。

進入2023年後,小牛電動的基本面復甦預期也遭遇了現實的“打臉”。今年前三季,小牛電動的總銷量爲57.23萬輛,全年來看要超過去年的銷售數據尚有較大難度,距離破百萬量的目標更是已幾無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從小牛電動方面給出的業務展望來看,公司層面對於23Q4的預期亦較爲悲觀。根據財報,公司預計四季度的收入將介於4.9億元-6.12億元之間,同比口徑下降幅至多爲20%。

競爭烈度上升高端化邏輯或受損

置於行業視角下,小牛電動的增長困境或許並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或環境的變化就有所改善。對於小牛電動而言,新的挑戰也許纔剛剛開始。

就電動兩輪車行業當下的供需形勢來看,考慮到需求端新國標後行業短期驅動式微市場需求趨於穩態、而供給端各大廠商仍在爭先恐後上馬新產能的時代背景下,未來幾年行業競爭烈度上升幾成定局。

根據立鼎產業研究網數據,2023-2024年我國存在替換需求的電動兩輪車的數量分別預計爲3000、2500萬輛,同比增速爲10%、-7%。另據太平洋證券提供的數據,至2022年我國預計共保有電動兩輪車3.5億輛,相當於每4人就擁有一輛,滲透率或許已經接近“天花板”。

除了行業增量空間預計將越來越小以外,高質低價或許也將會是電動兩輪車行業未來的一大趨勢。據智通財經APP觀察,今年來,由於消費需求趨弱,行業價格競爭再起,頭部品牌多款產品降價促銷。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不少知名品牌的部分產品的補貼價甚至超過了上千元。

頭部品牌紛紛探索下沉價格帶,而這對於主打智能化、科技化和高端化的小牛電動而言顯然是一個危險的訊號。橫向對比主流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的單車均價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以23Q3的數據爲例,期內小牛電動單車均價約爲3486元,而上年同期爲3595元,價格雖有所下行但對比同業依然較高。

以產品矩陣中相對低端的產品爲例,小牛電動的產品定價位居行業較高的一檔。儘管在智能功能維度小牛電動的產品功能似乎確實更加豐富,但接下來消費者是否還願意爲了這些功能溢價近千元這恐怕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對比主流品牌的高端產品,小牛電動的產品定價也明顯高於同業。只不過,價格上的“遙遙領先”,似乎並不能讓小牛電動的業績也取得長虹。

而除了圍繞產品端的競爭以外,渠道方面的壓力也在進一步加大。截至9月30日,小牛電動在國內的特許經營門店總數爲2834家,而去年該公司的門店數量曾一度超過3300家。未來隨着行業競爭烈度的上升,小牛電動想要維繫當前的基本盤預計也非易事。

另外,這些年來被衆多電動兩輪車企業津津樂道的出海的故事似乎也並非“靈丹妙藥”。今年第三季度,小牛電動的海外銷量和收入同比降幅均達到雙位數,前景亦不容樂觀。

行業順風期,押對一個概念或許就能站上風口。然而當逆風期來臨,考驗的就是企業的綜合能力了。對於小牛電動而言,如何在波譎雲詭的變化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的“錨”,大概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了。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