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顛覆百年傳統工藝!馬斯克雄心壯志或成特斯拉(TSLA.US)重回神壇之關鍵

發布 2024-3-29 下午04:40
© Reuters.  顛覆百年傳統工藝!馬斯克雄心壯志或成特斯拉(TSLA.US)重回神壇之關鍵
F
-
TSLA
-

特斯拉(TSLA.US)此前曾表示,計劃推出一款價值2.5萬美元的電動汽車,以抵禦來自中國市場的價格戰競爭。但在此之前,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必須徹底改革亨利·福特開創的有100年曆史的製造工藝。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該公司正在轉向其所謂的“開箱工藝”(Unboxed Assembly Process),這種工藝不遵循汽車行業通用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的四大工藝,而是是把整車的零部件分成6個模塊,每個模塊單獨生產完成後,再衝壓組裝車身,整個過程就像組裝箱子。特斯拉表示,這一變化可能會將製造業足跡減少40%以上,使這家汽車製造商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建造未來的工廠。

特斯拉表示,如果新的組裝工藝成功,它可以將生產成本減半。這將是生產一款足夠便宜的汽車以刺激需求的關鍵。最近,市場需求的放緩給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股價帶來了壓力。今年迄今爲止,特斯拉股價累計下跌了28%,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則上漲了10%。

特斯拉負責汽車工程的副總裁Lars Moravy在2023年3月的投資者日上表示:“如果我們要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擴大規模,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製造業。”

現在的問題在於,儘管中國汽車製造商大幅削減了成本,底特律汽車製造商也將精力重新集中在更便宜的車型上,但投資者到如今還沒有聽到特斯拉自那以來進展的更多細節。

在該公司今年1月的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一直泛泛而談,只表示特斯拉在生產更便宜汽車方面的“進展非常順利”,該汽車計劃於明年年底開始生產。雖然他提到了新的“革命性製造系統”,稱其“在很大程度上比世界上任何汽車製造系統都先進”,但他並沒有展開來說。

馬斯克經常因錯過最後期限和過度承諾而臭名昭著,華爾街的一些人因此也懷疑馬斯克能否實現他已經推遲的時間表——他早在2020年就首次提出過一輛價值2.5萬美元的電動汽車——更不用說成本削減目標了。並且,特斯拉的方法未經驗證,這可能會帶來效率低下和風險。Bloomberg Intelligence最近的一項分析估計,新的模塊化製造工藝只能使成本降低33%,而非特斯拉宣稱的一半。

特斯拉沒有迴應置評請求。

不過,在缺乏細節的情況下,一些業界人士也開始自行研究該系統的工作效果。工程和汽車基準公司Caresoft的首席執行官Mathew Vachaparampil表示,他的公司的工程師花費了20萬小時構建了特斯拉開箱工藝的數字複製品。他們發現,馬斯克的雄心在技術上是可行的,Vachaparampil稱,如果實現,這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意義”。

福特“遺產”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大衆市場的汽車製造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堅持亨利·福特在1913年生產Model T時使用的基本設置。

然而,特斯拉的高管表示,這一過程效率低下。在工廠裏移動一個汽車大小的“盒子”會佔用很多空間。對整個機器進行噴漆,而不僅僅是對需要的面板進行噴漆,既耗時又浪費能源。在一個笨重的框架上工作意味着只有少數人可以在給定的時間內組裝零件。

與之相反的是,開箱工藝不需要機器的大骨架就可以在工廠中移動。工人們分成小組,同時在車輛的各個部件上工作,然後在最終組裝的單個點上組裝在一起。

Vachaparampil表示,潛在的成本節約是巨大的。Caresoft認爲,僅在新工廠的噴漆車間投資就至少減少了50%。

長期以來,噴漆一直是所有汽車工廠中最昂貴的部分:汽車噴漆所需的高溫是能源密集型的,並且有嚴格的排放要求。汽車廠專家表示,噴漆車間的產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廠的總產量。

典型的汽車車身寬6英尺(1.8米),長15英尺。特斯拉不需要將整個矩形車身送到噴漆車間,而是在汽車組裝前對實際面板進行噴漆。

未經驗證的工藝

儘管如此,開箱工藝本身仍存在很多風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經驗證,這要求車間轉向新的組裝工藝,這可能會導致生產延遲。

但這並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做出重大改變來改善長期以來的製造實踐。

例如Model Y,特斯拉不再衝壓汽車的各個部件,而是轉向一體化壓鑄技術,這消除了對數百個零件和焊縫的需求。

其他美國汽車製造商也在努力抵禦中國汽車構成的競爭威脅。例如,福特(F.US)正在研發一款使用更便宜電池的緊湊型電動汽車。

但與老牌汽車製造商相比,馬斯克的公司在適應新的、可能更便宜的製造技術方面具有優勢。特斯拉的工廠比大多數工廠都要新,有些甚至還沒有開始建設,因此它可以更容易、更便宜地調整其設施,以採用尖端的製造方法。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這件事情非常簡單。特斯拉曾警告投資者,隨着Model 3和Y——這兩款車型都已經上市多年——的需求達到頂峯,該公司正處於“兩個主要增長浪潮之間”。特斯拉去年交付了180萬輛汽車,但目標是到2030年交付2000萬輛。要做到這一點,該公司就需要一款更低廉的新車。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