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 推動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發布 2024-5-17 下午01:52
© Reuters.  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 推動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US500
-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17日,交通運輸部舉行成渝綜合交通運輸標準體系專題新聞發佈會,介紹推動成渝區域交通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相關情況。從發佈會上了解到,日前,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重慶市和四川省聯合印發《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推動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將分爲兩步走。第一步:到2027年,基本建立起推動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第二步:到2035年,通過持續完善和優化,構建起更加系統全面、先進適用、開放兼容的標準體系。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孫文劍主持發佈會,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副司長柳成洋、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郝禕、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鬍洪波共同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孫文劍:

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交通運輸部的專題發佈會,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一如既往對交通的關心、關注和支持。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強化區域標準化協同創新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我是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今天的發佈會我們邀請了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先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柳成洋副司長,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郝禕先生,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鬍洪波先生,共同與大家見面,並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慶、四川兩地要緊密合作,堅持“一盤棋”,唱好“雙城記”,要加強各類交通網絡基礎設施標準跨區域銜接,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2024年4月23日,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強調大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城市間基礎設施聯通、公共服務共享。交通運輸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慶市、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從國家、行業、地方三個層面共同設計,以標準協同作爲抓手,錨定一體化發展目標,支撐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高效配置各種運輸方式資源,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爲便於社會各界更加詳細的瞭解有關的情況,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佈會,回答大家關心的有關問題。

首先,有請交通運輸部的徐文強司長爲大家介紹《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有關情況。之後參與發佈會的其他同志會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有關問題,有請文強司長介紹總體情況。

徐文強: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共同構成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四極”。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明確了成渝交通一體化發展的主攻方向。幾年來,重慶市和四川省積極攜手、相互賦能、相向發展,唱響唱好“雙城記”,特別是把交通一體化擺在突出位置,積極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

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步入第五個年頭,區域合作進入了聚力推進、深度融合的新階段。交通運輸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重慶市和四川省,共同發佈《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目的是構建“1+3+N”的區域標準化協同體系,以標準提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說,就是通過建立部省聯動、區域協同的高效能標準化工作機制,聚焦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協同管理三方面高品質交通標準需求,加快制定一批特色鮮明、科學適用的高水平標準,推動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這次《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的構建,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雙核引領、優勢互補,強化雙城聯動,以標準協同促進發展趨同。二是系統佈局、一體銜接,統籌推進重點標準制定,強化標準實施應用。三是創新驅動、急用先行,充分發揮標準在關鍵和新興領域的引領作用,加快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綠色低碳等標準研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四是協同推進、動態完善,創新工作機制,鼓勵各方參與,並根據需求適時進行調整優化,以標準建設助推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

標準體系突出了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輸服務一體銜接、運行管理協同聯動3方面的需求,共佈局了50項重點標準,包括兩地要聯合立項、共同制定、協同發佈的區域性地方標準28項;鼓勵先行先試、強化實施應用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2項。

標準體系建設將分爲兩步走。第一步:到2027年,基本建立起推動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第二步:到2035年,通過持續完善和優化,構建起更加系統全面、先進適用、開放兼容的標準體系。

我先介紹這些內容。謝謝。

問答環節:

央視記者:我們瞭解到,《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要建立國家統籌的區域標準化工作機制,把區域發展標準需求納入國家標準體系建設。我們的標準在支持區域戰略發展實施方面發揮怎樣的作用,區域標準化的工作進展如何?

柳成洋:

感謝您對標準化工作的關注。

標準是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對於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具有重要的軟聯通作用。特別是,推進區域協同標準建設有利於打破行政壁壘、支撐政策協同,推動區域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拓展。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高度重視區域協同標準化工作,將區域協同標準需求納入國家標準體系建設,推進區域內標準化發展規劃、技術規則相互協同。

一是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印發《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實施標準化工作指南》。指導京津冀三地市場監管部門出臺區域協同標準化實施方案。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標準化工作納入“三省一市”政府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意見。指導廣東省與香港、澳門有關部門聯合發佈大灣區標準發展指南,開展“灣區標準”創新實踐。

二是健全區域協同工作機制。我們已推動5個區域建立標準化協同機制,形成了以首都標準化委員會爲平臺,央地協力、部門協作的京津冀區域協同標準化格局;成立了長三角“三省一市”標準化建設工作組,推進建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沿黃9省區標準化協作機制;推動簽署粵港澳大灣區共同促進標準發展合作備忘錄等。川渝地區目前也正在不斷加強區域標準化工作協同聯動。

三是發揮研究機構智庫作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 委)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加強大灣區政策、規則、標準研究。支持成立“重慶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標準化研究中心”,開展區域生態文明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標準化研究。同時,積極發揮相關標準化研究機構作用,支撐區域協同標準制修訂工作。

四是強化區域協同標準供給。截至目前,京津冀發佈區域協同地方標準86項,涉及交通、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長三角在數字政府、交通等領域制定區域協同地方標準36 項。粵港澳大灣區公佈183 項“灣區標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圍繞智慧交通、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發佈9項區域協同地方標準。

此次,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與重慶、四川兩地政府共同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標準體系建設,是推進區域標準化工作創新發展的新的有益探索。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合作,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領域區域標準化協作更多成果,更好發揮標準化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爲加快建設質量強國、交通強國貢獻標準化力量。

新華社記者:我們注意到,近年來交通運輸部不斷強化標準體系頂層設計,以高標準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能否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文強:

感謝您對交通運輸標準化工作的關注。

交通運輸部黨組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特別是“十四五”以來,立足推動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發展,不斷強化標準頂層設計,相繼制定了綜合交通運輸、智慧物流、安全應急、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標準,系統化、成體系的推進標準有效供給。截至去年底,交通運輸現行有效國家標準908項,行業標準3145項,地方標準2405項,交通行業各項工作基本實現了“有標可依”,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打下了堅實的標準基礎。

一是支撐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以“聯網、補網、強鏈”爲重點,制定發佈一系列綜合交通運輸標準,支撐了全國25個樞紐城市和超過300個貨運樞紐項目建設,促進了大宗貨物和集裝箱“公轉鐵”“公轉水”中長距離運輸,以及鐵水聯運、江海聯運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推動交通裝備升級。以數字化、綠色化爲重點,制定實施基於NFC的集裝箱電子箱封、寄遞無人車等標準,促進多式聯運裝備、載運工具和新型裝備技術的推廣應用。

三是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強化“互聯網+政府服務”,通過制定道路運輸、水路運輸、海事執法等電子證照標準,累計支撐發放電子證照1500多萬張,做到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

四是助力智慧交通發展。發佈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起重機遠程操控作業等技術標準,有力促進了青島前灣、上海洋山等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自動化碼頭建設。

五是築牢交通安全底線。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系列強制性標準,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應用里程超過了535萬公里,通過“交通語言”設置的標準化,引導和規範道路使用者有秩序地使用道路,提高了路網整體運行效率,保障了公衆安全、有序出行。

六是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通過優化營運車輛、營運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發佈實施相關新能源汽車應用標準,爲交通運輸企業選擇高能效、低排放車輛和船舶提供指導,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

總檯央廣記者:請問此次聯合發佈的標準體系有什麼特別之處?在推動成渝交通一體化發展方面重點部署了哪些內容?

徐文強:

感謝您的提問。

《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聚焦交通運輸主動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着眼於推動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合作,是促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協調共建的創新實踐。爲推動成渝交通一體化發展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我們通過標準體系部署了5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以標準提高綜合交通網建設質量。加快山區高速公路改擴建標準制定,支撐高速公路擴能改造,提升路網通行能力。完善山區水上旅遊航道建設標準,挖掘精品航線與旅遊資源疊加效應,助推交旅融合發展。完善大水位差直立式碼頭設計標準,服務長江上游港口高質量建設。

二是以標準提升出行服務品質。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規範等標準制定,助推兩地高速公路運營服務一體化進程,助力打造高速公路巴蜀文化走廊。加強毗鄰地區公交服務等標準供給,連起羣衆出行路,推動“雙城”生活享受“同城”便利。

三是以標準促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加快集裝箱多式聯運運單、集裝器具循環共用等標準制定,推進“一單制”“一箱制”發展。加快冷鏈、危貨等電子運單標準制定,支撐建立運輸數據“一張網”。推進貨物水水中轉作業等標準制定,強化雙城物流協同,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四是以標準打造協同治理樣板。以標準支撐拓展交通協同執法的深度、廣度和精度。加快多式聯運信息共享交換等標準制定,強化數智賦能推動實現跨區域交通數據互聯互通。推動兩地水上應急救援協同標準制定,助力成渝共建應急聯動響應網絡。

五是以標準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適應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應用的發展,研究高速公路智能化、內河碼頭自動化等標準,統一汽車充換電設施和加氫設施運營服務標準,服務智慧公路、智慧港口建設,推動交能融合,鼓勵發展無人駕駛和低空經濟,顯著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科技含量。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組織,加快重點標準供給,適時動態優化調整完善標準體系內容,不斷增強標準創新活力。

中國日報記者:我們注意到,推動交通一體化發展是重慶、四川兩地交通強國試點的共性任務。按照國家區域標準化建設要求,兩地具備哪些良好的標準化合作基礎?在推動落實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方面有哪些助力?

郝禕:

感謝您的提問。

圍繞成渝地區交通一體化發展,我們與四川攜手,積極推動交通運輸領域區域標準化先行先試,具備良好的標準化合作基礎:

一是戰略定向提供了政策基礎。重慶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爲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與四川開展了大量緊密合作,爲兩地交通領域標準化發展築牢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二是機制創新提供了協同基礎。兩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成立了交通互聯互通專項工作組,簽訂交通建設、運輸服務等“1+8”框架合作協議,將標準協同作爲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並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中明確區域標準化建設任務。

三是標準供給提供了實踐基礎。我們以成渝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爲突破口,整合兩地交通運輸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優勢資源,共同制定發佈了一批區域性地方標準,交通行業發佈數量居成渝地區首位。

兩地以標準爲引領,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落地實施了一系列智慧、綠色重大項目,在運行管理協同聯動方面開展了重點工作試點示範,積極助力成渝交通一體化走深走實,有力推動了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一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陸上,成渝中線高鐵、成渝高速擴容改造加快推進,在建和已建川渝間省際高速公路通道21條;水上,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建設全面提速,兩地交通基礎設施“連點成線、連線成網”。

二是出行服務便捷高效。重慶中心城區與成都都市圈城市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實現了“一卡通”“一碼通”,兩地300多個汽車客運站、1123條線路實現聯網售票。

三是協同治理精準精細。“川渝通辦”實現線下“異地可辦”、線上“全程網辦”,“跨省通辦”從“能辦”向“好辦”轉變。老百姓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期盼一步步成爲現實,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下一步,我們將以《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爲引領,進一步深化兩地標準化協作機制,強化創新成果標準轉化,一體推動標準實施應用,爲成渝交通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標準動能。

海報新聞記者: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列爲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首位,也是今年“兩會”熱議話題。據瞭解,成渝首部區域地方標準就是《智慧高速公路》,請問此項標準實施以來的效果如何?此次標準體系的發佈,能夠對加快形成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產生怎樣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胡洪波:

謝謝您的提問。

交通運輸行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發展領域,我們着力探索以應用場景驅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徑,構建“早期驗證—融合試驗—綜合推廣”的場景應用創新體系,以標準引領帶動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牽引企業技術改造,推動交通運輸服務質量提升,行業發展降本提質增效。

我們與重慶開展區域標準化合作之初,就把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標準創新作爲着力點,圍繞成渝智慧高速“是什麼”“建什麼”“怎麼建”以及“怎麼用”,共同發佈了《智慧高速公路》系列區域性地方標準,也是成渝地區聯合制定發佈的首個區域性地方標準。

標準發佈以來,已經在成都繞城高速、四川成宜高速、重慶石渝高速、渝湘高速等路段進行了實際應用,支撐兩地建成智慧高速2000餘公里。以成宜高速爲例,全線157公里實現對車輛運行情況、路面狀況、天氣情況、突發事件等的全天候監測和自動預警,一方面幫助管理人員全天候準確掌握路網運行態勢,及時發現和處置突發事件;另一方面,可以幫助駕乘人員及時掌握全路段運行情況,引導安全駕駛、合理規劃路線。下一步,標準還將在成渝高速擴容改造等項目上進行擴展應用,打造成渝智慧高速主通道。

《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充分考慮了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以及智能化技術在運輸服務中的重點應用需求,將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一是促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加快智慧公路、智慧港口、交能融合等領域標準供給與實施。二是提升運輸服務質量效能,適應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發展態勢,強化車路協同等標準制修訂,促進智慧出行和智慧物流發展。三是數智賦能交通高效治理,通過協同制定實施數據資源互聯互通標準,爲川渝兩地交通協同治理提供支撐。

我們將繼續與重慶攜手共進,加快以上方面標準的研製,將新技術、新模式融入區域標準建設,推動成渝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加智能、便捷、高效。

中國交通報記者:“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是人民羣衆對交通運輸發展最大的期盼。請問《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建設,在服務社會民生方面有哪些重點考慮?

郝禕:

謝謝,您所關注的也是我們所期盼的。

讓成渝地區民衆出行從“走得了”向“走得好”邁進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在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思考服務的“軟聯通”,把標準協同提升運輸服務效率和品質作爲落實《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的首要任務。

一是以標準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品質。重慶、四川兩地高速公路運營的服務區有258對,停車區74對,每年服務駕乘人員超5.3億人次,通過統一兩地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設施配置、標誌標識等標準,滿足兩地交通運輸服務均衡、同頻發展的需求,增強“一家人”的認同感。同時,強化服務區信息發佈和引導服務,改善高峯時段出行羣衆停車難、充電難、就餐難、如廁難等問題,進一步提升區域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品質。

二是以標準提升省際公交運營服務能力。目前,重慶11個區縣與四川6個市之間已經開行城際公交線路22條,日均班次550班,日均客流1.1萬人次,周邊羣衆跨省出行便捷度顯著提升。例如,重慶市雙江鎮到四川省磨溪鎮距離僅10餘公里,原來出行需要多次輾轉換乘,川渝1路開通後實現了兩鎮公交直達,羣衆在家門口抬腳就能坐上跨省公交。下一步,我們將加快運營服務標準研究,提升線路覆蓋、優化站點設置、加密發車班次、加強信息服務、豐富支付模式,讓羣衆真切感受到車站離得近、車輛來得快、出行更便捷。

三是以標準提升涉企服務協同有序水平。隨着川渝一體化發展,省際客運包車業務爆發式增長,僅2023年,川渝兩地包車承接業務就超過47萬趟次,包車客運標誌牌的辦理量也隨之大幅上升。爲此,我們加快省際包車客運電子標誌牌規範標準制定,推動實現運輸企業線上申請、即辦即用,極大簡化審覈查驗流程,降低道路客運經營者負擔,提升車輛調度效率。同時,我們還將通過協同區域執法標準、強化執法信息共享等措施,進一步淨化兩地運輸市場,有效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保障羣衆出行安全。

紅星新聞記者:爲了更好地推動《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建設,未來兩地計劃推動哪些區域標準合作機制改革創新?

向上滑動閱覽

胡洪波:

感謝您的提問。

在成渝標準協同中交通運輸發揮了先行作用,目前川渝兩地標準化和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已經初步形成了“兩地四方”的標準化合作路徑。對於下一步合作,我們考慮從4個方面推進:

一是完善區域標準化工作協調機制。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指導下,兩地共同簽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運輸標準一體化建設框架協議》,成立成渝交通運輸標準一體化領導小組,協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區域標準化重大改革創新,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建立區域交通標準一體化年度會議制度,部署年度重點工作。

二是出臺《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實施方案。兩省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聯合制定落實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的實施方案,結合需求緊急性、技術成熟度等實際情況,分年度有序推進標準制修訂工作,確保按期完成各項標準建設任務。同時,根據兩地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結合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最新實踐,適時提出標準體系動態優化調整建議,保持標準體系建設更具活力。

三是加強創新技術協作機制。統籌兩地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技術力量,設立成渝區域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工作組,採取“一標一組”方式,全程跟蹤標準的預研、編制、審查等各環節,對標準編制進行專業指導和技術把關,既要“編得好”,又要“用得上”,還要“推得開”,以高質量標準引領區域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四是加強標準實施應用。從“宣貫落”入手做好標準化“後半篇文章”。共同開展標準宣貫,鼓勵、引導交通運輸相關單位積極實施區域性地方標準,以標準“軟聯通”支撐成渝交通一體化發展。加強標準應用“回頭看”,定期組織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不斷提升標準的實施效能。積極探索區域標準化試點,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應用場景,打造標準實施典型案例,總結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爲交通標準化發展貢獻“成渝智慧”。

鳳凰衛視記者:《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是面向區域協調發展的標準頂層設計,我們注意到,其中既包括了成渝區域地方標準,還有一些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請問這是出於什麼考慮?如何做好區域性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協同?

徐文強:

強化標準協同,推動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是交通運輸行業一以貫之的重要任務。早在2015年,交通運輸部就指導京津冀三地,聯合制定了高速公路智能管理與服務系統標準,支撐了跨省市高速公路網數據交換,保障了交通協調管理和突發事件的協同應急處置。交通運輸區域標準化建設,在重大區域戰略實施中的先導作用日益突出;標準的互聯互通,對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我們深刻認識到,要更好服務區域重大戰略,必須堅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協調互補,銜接配套,構建協調統一的標準體系。要把握好不同類型標準的定位,促進標準“上下貫通”,堅持國家標準跨行業、跨領域,行業標準貫全局,地方標準重特色。在《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出臺過程中,我們進一步貫徹了這一理念。

一方面,強化服務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實施應用。具有基礎共性特點的,特別是關係到多種運輸方式協調銜接的綜合運輸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都是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點標準,比如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旅客聯運服務等。制定實施這方面的標準,可以有力支撐“一單制”“一箱制”“一票制”發展,有效促進社會物流的降本提質增效。在這些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我們通過積極吸收區域協同的先行先試經驗,提升了標準的適用性。這一做法,今後將延續下去。

另一方面,充分調動各方參與區域地方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區域性地方標準是經協調一致,在區域範圍內使用的標準。區域性地方標準建設,需要堅持突出地方特色,符合當地實際,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比如針對四川、重慶兩地地勢起伏、水網密集等環境特點,我們納入了山區大斷面隧道、大水位差直立式碼頭設計等區域性地方標準需求,形成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的有效補充。在區域性地方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積極鼓勵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已有的技術內容直接進行引用,確保標準協調一致。現在看,這項工作已取得了很好效果。下一步,將繼續堅持。謝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號:交通運輸部,智通財經編輯:張計偉。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